上海1月13日电(记者李红兵孙晓静)“太棒了!上海中原机场保税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孟路明对此表示惊叹。上午6时30分,货机在浦东机场降落。 10时10分,货物被清除出区域,距离着陆点仅3小时40分钟。如果它在自由贸易区之外,则需要一到两天的时间。
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采集的樱桃,从洋山保税港区的码头检查并放行,从两天压缩到最快6小时。 “物流成本降低了30%!” “每日果园”的创始人赵国璋说。
三年多以前,中国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是在上海浦东。过去三年来,
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变化令人惊叹:中国第一个“外资负面清单”从190个缩减到了122个。上海的自由贸易区创造了四分之一的城市国内生产总值四分之一的大小。 “自由贸易区”背后是一系列制度创新的布局:
- 建立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投资管理体系,形成符合国际规则的市场准入模式,90%左右的国民经济获得外资前置国民待遇;
- 建立符合国际贸易便利化标准的贸易监管体系,在国际竞争性港口监管和服务模式下,海关特殊监管区实现了当日一线进口货物入境口岸。进出境货物平均入境时间分别下降78.5%和31.7%。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已经整合了20多个部门,试点企业物流成本和存储成本下降了50%以上,业务量增长了40%。
- 建立适应更加开放的环境和有效防范风险的金融创新体系,自由贸易区已经开放了6万个自由贸易账户,覆盖110个国家和地区,近28000家
外商投资企业 。
- 建立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的监管体系,形成透明,高效的后处理监督体系;我们将在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政府职能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三年的创新改造,“上海样本”的再造,上海自由贸易区的一些重要成果已经复制并推广到全国。上海市委书记说:“制度创新是经济长期发展的动力,抓制度创新,服务国家战略,上海是责无旁贷的。